本網站使用cookies等相關技術以持續優化網站服務,並有助於為您提供更佳的體驗,當您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使用政策。另外,本網站也提供周邊景點自動偵測服務,我們建議您允許本網站取得您的位置資訊,以開啟及使用此智慧化服務。
七美鄉位於澎湖群島的最南端,清代初期稱為「南嶼」或「大嶼」,至西元1944年才由「望安庄」分出,成為「大嶼庄」,次年改為「大嶼鄉」,後為感念七美人貞烈節操及動人的事蹟,於是改名為「七美鄉」作為永久誌念。七美嶼為一被切割之臺地,因流水作用與地質岩性,於北側西湖村與西側平和村形成河谷地形,整個島是東北高西南低的傾斜臺地,島嶼中間被一座東西走向之山陵(俗稱中崎山),分成南、北兩部分。七美嶼海拔高度為澎湖群島第二高,僅次於「貓嶼」。
七美嶼西南方三十浬處即是聞名全臺的「南淺漁場」,自古以來即是著名的漁場。七美的海產資源豐富,島上居民們多以漁撈及海產加工為主,農業為副。據考古發現在南港、東湖等地,發現有距今約四千年左右之石器工場遺留,可見本島嶼開發極早,為重要文化遺址。除此之外,本地有一著名特產-「七美草」,據說是一帖可以治療風濕症、關節炎等筋骨酸痛症狀的單味良藥。此種藥草生長於山野地下深處,須挖掘數尺深,才能見到根部,挖取不易,目前野生「七美草」幾已絕跡,數量相當稀少,十分珍貴。
最後更新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