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綠道 臺灣先民走過的綠道 紀錄先民艱辛開拓的步履,展現豐富的自然與人文地景、多元族群文化及產業興衰,使民衆能深度體驗在地文化、產業、生態環境等不同特色,並享有親近自然與人文歷史的機會。 淡蘭百年山徑 樟之細路 山海圳 百年大圳 糖業鐵道 原民古道 淡蘭百年山徑 淡蘭古道,可細分為北路「官道」、中路「民道」、南路「茶道」,也是當年先民從淡水廳(台北)往來噶瑪蘭廳(宜蘭)的重要交通管道,除了乘載超過200年的歷史軌跡,更蘊含美麗風景及豐富的人文故事。隨著歲月變換,雖因鐵路開發使得古道不再熙攘繁華,但也在一群人的努力之下,讓「淡蘭百年山徑」換上新的面貌,成為探索生態人文的古道秘徑。 淡蘭古道是行政院於2018年優先推動的三條國家級綠道之一,在中央、地方及民間的通力合作下,山徑古道風華再現,也成為了古道迷心中的北台灣長距離朝聖之路,期待在持續地建置推廣下,吸引全世界愛好徒步健行的旅人們前來尋訪走讀,成為北台灣結合山野體驗、文化行腳、徒步觀光及生態旅遊的最佳徒步綠道。 淡蘭國家綠道主題網站 淡蘭古道-北台灣百年步道 淡蘭古道土地公 樟之細路 「樟之細路 Raknus Selu Trail」為臺灣七大國家級綠道之一,古道原始狀態為大片天然樟樹林,是居民入山砍伐、煉製樟腦的山徑。Raknus是賽夏族及泰雅族語的「樟」,而Selu是客家話的「細路」,綠道名稱結合原客語言,譜出歷史上的族群衝突與現今的和平。樟之細路範圍大致為臺三線「內山公路」沿線,在這條步道上不但有原民與漢人交換物資、西方傳教士傳教行醫,還有閩客族群的生活記憶,是各個族群互通往來的重要路徑。 為了探索並重現早期客庄居民的山林生活陳跡,客家委員會於2016年起進行古道路線初步規劃,並透過公私單位互相合作。於2018年完成「樟之細路」的定線及命名,台灣千里步道協會並於同年完成了第一條全手作修復的古道—渡南古道。 客庄小旅行 渡南古道 山海圳 山海圳國家綠道是「一條溯源風土的文化路徑」,以多元運具的方式,徒步、騎單車、搭公車與遊艇, 從開台內海走到台灣護國聖山, 東北亞第一高峰玉山, 形成一條臺灣文化綠廊。在空間尺度上,這條綠道在地方行政上跨越了 2 個縣市(臺南市、嘉義縣);於中央行政上則穿越了 3 個國家風景區(雲嘉南、西拉雅、阿里山)、 2 個國家公園(台江、玉山)、 2 個林區(嘉義林管處及台大實驗林)、 2 座水庫(烏山頭、曾文),以及 4 大河川(鹽水溪、曾文溪、高屏溪及濁水溪)流域。 在自然環境上,更包含不同類型的氣候帶林相與水域等自然生態圈。在人文環境上,穿越台江、西拉雅、鄒、布農族四大文化生活圈,成為具有代表臺灣地方生活、文化意象的國家級綠道。 台灣山林悠遊網 - 山海圳國家綠道 特富野古道 百年大圳 水圳綠道以嘉南大圳為主體,沿線經過朴子溪、八掌溪、急水溪及龜重溪等4座渡槽;北港溪、埤子頭及南靖等3座倒虹吸工以及上百座水利構造物;橫跨雲、嘉、南等三縣市,蜿蜒88公里。沿線串聯農業地景、人文風采及產業歷史,再現百年大圳風華,形成富含文化底蘊之水圳意象,騎乘自行車行經廣大的雲嘉南平原,欣賞農業四季變化景緻及多元生態環境,讓這條全國最長的自行車專用道成為居民、旅人生活與緊繫農村文化之路。 行政院農業部農田水利署 - 水圳綠道 雲林縣林內鄉-八卦池分水工 糖業鐵道 糖業鐵道曾有近3000公里規模,分佈於田野及鄉鎮各地,帶動城鄉發展,並肩負客運角色,是以往民眾共同的記憶。 透過糖鐵文化路徑盤點及結合糖鐵國家綠道規劃,以糖廠為據點,透過糖鐵文化路徑結合自行車之路廊串連,形塑具糖業歷史的休閒廊帶,優先以彰化段及臺南段示範辦理,並與地方政府共同打造及推動。 糖鐵國家綠道整合糖業歷史文化及休閒特色,讓民眾搭乘五分車及體驗糖鐵遺跡及城鄉風貌,以創造觀光休閒及帶動地方產業發展。 台灣糖業公司 - 糖鐵國家綠道 彰化段-糖鐵五分車鐵道旁 原民古道 原民古道呈現過去清朝、日治時期與原住民族之警備路線和部落間連絡道等歷史背景及意義。 這些極具歷史背景的古道到戰後逐漸被荒廢、無人問津,直到民國七十年代後,因為許多學者及政府單位的踏查、田野與研究開展,才促使古道又受到重視,甚至重啟對其修復與保存。臺灣古道闢建的脈絡與臺灣原住民族有不可分割的關係,透過對古道的認識,後人也能更進一步了解臺灣原住民族在過去四百多年來的歷史與生命軌跡。 臺灣原住民族古道空間資訊網 安通越嶺古道-路況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