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cookies等相關技術以持續優化網站服務,並有助於為您提供更佳的體驗,當您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使用政策。另外,本網站也提供周邊景點自動偵測服務,我們建議您允許本網站取得您的位置資訊,以開啟及使用此智慧化服務。
艋舺清水巖又稱「祖師廟」,在西元1787年建立。與艋舺龍山寺、大龍峒保安宮,並稱「臺北三大廟門」。主祀的清水祖師陳昭應是福建安溪移民從故鄉請來,共有7尊,其中以蓬萊祖師最靈,也就是所稱的「落鼻祖師」。相傳天災地變時,祖師的鼻子就會自行掉下來,警告信徒,一直到災變過去,才又會自行回復。
祖師廟歷史悠久,在前殿中門前,有一對粗壯的龍柱;而兩側的山牆,有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磚雕圖案,是廟中現存最古老的藝術品。此外,在樑架、石壁、龍柱上,也都刻有清領時期的帝號年代,都是渾厚樸拙的作品,所以祖師廟曾被稱為表現清領中期最具特色和藝術水準的臺灣廟宇。此廟在日治時代,曾設洲立二中,即今成功中學之前身。
最後更新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