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cookies等相關技術以持續優化網站服務,並有助於為您提供更佳的體驗,當您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使用政策。另外,本網站也提供周邊景點自動偵測服務,我們建議您允許本網站取得您的位置資訊,以開啟及使用此智慧化服務。
因綠蠵龜而名噪一時的望安,是澎湖的第四大島,也是著名的文石產地之一,島上地形起伏,四周草原遼闊,牛群優遊其間。西側有崢嶸的玄武岩山崖及天然海灣,素有「蜜月島」之稱。望安舊名「八罩」,位於馬公市南方,介於澎湖本島與七美之間,而「望安」兩字可能由當地人所謂「網垵」語音訛化而來,由於望安島擁有沙灘與泥質混合為海床的港灣,早期當地民眾除了沿海漁業和潮間帶漁作外,另盛行「牽罟」(地曳網)圍捕魚類,所以稱為「網垵」,後來逐漸訛音改為「望安」。另一說法則指西元1661年,明末永曆年間鄭成功大軍從金門渡海來臺時,在海上遠遠看見八罩島後,頓覺心安踏實,而將八罩島改為望安島,不論傳說如何,這兩個典故充分將望安群島居民的常民文化與戰略地位顯現出來。
天臺山岡丘草原帶為望安島之最高峰,是澎湖著名的文石產地之一,四周草原平坦,為一天然牧場,牛群怡然其間,西側海濱為天然海灣。中社聚落保留了較完整的澎湖集體古厝民宅,古昔稱花宅,據說是因為整個聚落坐落在當地蓮花山花心所在,後來在二戰後改稱為中社村,中社村古厝建築型態為傳統合院建築,保存了相當特殊的傳統聚落建築文化特色。
最後更新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