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menu 全站搜尋 您可能有興趣的

再見捌捌陸-臺灣眷村文化園區

高雄市旅遊景點
點擊檢視本網站使用鍵盤操作相簿說明:
  • 向上鍵:照片選單顯示
  • 向下鍵:照片選單隱藏
  • 向左鍵:上一張照片
  • 向右鍵:下一張照片
  • ESC鍵:離開相簿
  • 再見捌捌陸-臺灣眷村文化園區(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 眷村時代館書房(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 眷村時代館內吧台(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 眷村俱樂部(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 中山堂展示區(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 眷村時代館內部(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陰
今天天氣
23 °C
降雨機率
10%
環境空氣品質指數AQI
83 普通

民國34年(西元1945年)起,來自大陸各地的軍眷,陸續於臺灣各地落腳。時光荏苒,歲月流逝,眷村特有的人文氛圍,是許多人懷念的故鄉味。據民國94年(西元2005年)國防部統計數據,全國列管眷村共有886處,高雄市縣市合併後,同時擁有陸海空三軍眷舍,保存近90公頃的眷村文化景觀,保存面積為全國第一。為讓歷史還原並與在地連結,原左營舊城內「高雄市眷村文化館」遷移至高雄左營明德新村2、3、4、10、11號,以「再見捌捌陸─臺灣眷村文化園區」之名蛻變開幕,帶領大家瞭解臺灣眷村文化的獨特與美好。

高雄市眷村特色價值在於涵括陸海空三軍,海軍眷村主分布於左營、空軍眷村分布於岡山、陸軍眷村分布於鳳山。以海軍為大本營的高雄左營擁有全臺規模最大的海軍眷村,當中明德新村因曾住過許多高階將領而有「將軍村」之稱。民國85年(西元1996年),《國軍老舊眷村改建條例》通過加速臺灣眷村聚落的消失,總統府秘書長陳菊於高雄市長任內積極向國防部爭取保留,高雄市政府文化局2014年推出以住代護計畫突破保存困境,2016年獲得文化部眷村文化資產保存新星計畫「高雄市鳳山黃埔新村建物整修及展示推廣計畫」及「高雄市左營海軍眷村文化景觀活化及再利用計畫」的支持,於2017年起擴大推出升級版「以住代護.人才基地」、「以住代護.全民修屋」、「以住代護.老屋勞動營」、「以住代護・眷村民宿」等計畫,至今已修復133戶,媒合91戶進住建業與黃埔新村,期盼延續眷村豐富的生命紋理與居住機能。

「再見捌捌陸─臺灣眷村文化園區」以「再見」為題,一方面向流逝的眷村歲月致意,另一方面為迎接眷村新生表示喜悅。全區主要以4大棟建物組成:「眷村時代館」訴說漂流及落定的烽火歲月,展出如勳獎章、逃難時的舊皮箱、砲彈箱米缸等;「眷村聚樂部」呈現來臺後軍區文藝與娛樂空間氛圍,展出如眷補證、紀念牌、《創世紀詩刊》等,呈現俱樂部、電影院與創世紀詩社的文化氛圍;「眷村.潮」則是介紹眷改後眷村所面臨的衝擊與轉變,並加入AR體感式再現眷村的新舊對比;「眷村共生基地」希望創造喜愛眷村文化的創作者,有一可交流的平台,在基地空間中分享創作,園區也將不定期辦理創作坊及展演活動。

未來,總園區將由眷改後明德新村52棟房舍組成,構築全臺規模最大臺灣眷村文化保留園區,形塑專屬臺灣歷史之人文場域,引起大眾對眷村文化的共鳴與關注,提升眷村及當地文化資產保存等議題公共性,期盼讓「眷村」不是一個凍結於時空中的代名詞,希冀為臺灣歷史進程文化保存與活用盡一份心力,進而理解臺灣文化多元的歷史現場。相關資訊可搜尋臉書「再見捌捌陸─臺灣眷村文化園區」,或可致電07-5812886詢問。

※明德新村介紹:
明德新村佔地近2萬坪,共興建58戶眷舍,眷改之房舍為57棟(明德新村1號不在眷改範圍),主體結構為木造,環境清幽。曾住過四名參謀總長(桂永清、黎玉璽、宋長志、劉和謙)、七名海軍總司令(第2-8任海軍總司令:桂永清、馬紀壯、梁序昭、黎玉璽、劉廣凱、馮啟聰、宋長志)也都是這裡的住戶,是名符其實的「將軍村」。其中1號明德賓館接待過許多海軍高官;明德2號曾住過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6號更曾住過獲頒青天白日勳章的陳慶堃及梁天价。

※「再見捌捌陸─臺灣眷村文化園區」各棟重點文物:
眷村時代館(原明德2號、3號)
二次大戰後,左營軍區被中華民國海軍接收,劃歸為海軍第三軍區;民國38年(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自中國大陸撤退,左營軍區變成第一軍區,也帶來了眾多海軍官兵與眷屬的「漂流」。回顧這段歲月,歷經國共內戰失利、韓戰爆發、美國因臺灣戰略位置再支持等歷史事件。短短數年間大環境天翻地覆地改變,使得海軍和軍眷不得不漂流、適應。

本棟曾住過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的明德2號,策畫以「時光倒轉‧1949」為主題,帶領民眾重回搭乘中字艦來臺、帶著皮箱住進眷村的場景,展示眷村居家場景如客廳、飯廳與廚房,客廳砲彈再製的菸灰缸、勳章、舊皮箱、證件與撤退時穿著的毛衣,廚房中的砲彈箱米缸(早期生活常再利用軍中物件)、煤球爐(早期眷村多以煤球爐炊煮食物、燒水用)、逃難時裝醃菜的瓦罐等物件。來自眷村住戶的各式物件呈現軍眷一體的生活,承載著不同記憶與生命痕跡,反映大時代的遷徙歷程。

眷村聚樂部(原明德4號)
左營有許多眷村被規劃在軍區範圍,屬管制區,進出眷村須出示居住證,村內外有如兩個世界,而在眷村內的生活娛樂不比村外單調。眷村裡重要的交誼空間,因其軍種特色有其差異與文化,如左營海軍軍區內的四海一家、中山堂和中正堂等。成為眷村中充滿生活情調的另類風景。

本棟以「左營二三事」為主題展示來臺灣之後的文藝與生活,充滿來自各個家庭、各個人生階段的回憶與榮譽。入口處營造為須檢查居住證或等候軍眷訪客的哨口處,接著將看到百張眷村生活必備物─左營軍眷眷補證(軍中每個月配給糧食,領補給糧食的票證),穿越哨口,將進入海軍生活場域重要交誼場所,除此,在眷村時代中,軍人文學的亮光更照耀著當時臺灣的文壇,娓娓道來《創世紀詩刊》的三位重要詩人-洛夫、瘂弦與張默,呈現美軍顧問團帶入臺灣的美式俱樂部文化、軍中電影文藝與軍人文學的特殊軍事文藝氛圍。

眷村‧潮(原明德11號)
本棟以「兩個天空」展出中國大陸與臺灣,在同一時代下的對比,國共戰爭後,臺灣為凝聚共識一致反共,高喊著「反共抗俄」的口號,宣傳反攻大陸的目標,推展文化復興運動以對抗另一片天空的「解放臺灣」及文化大革命。成為當時代人們心中的回憶,眷村中更易見到這些標語及口號,包含心戰文宣、文化大革命與文化復興運動等造成文化差異,以及反共時代下衍生的人權事件如白色恐怖等, 2017年政府為推動人權工作,致力轉型正義政策。藉以達成平反並追訴過去不當侵害人權的相關當事者。

「後眷村時代:竹籬散落起高樓」展出左營眷村改建地圖以及老舊眷村活化等議題,隨著社會轉型,眷村在都市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地面臨衝擊。閒置得眷舍,逐漸淪為無人可管的「城市地景」。在保留風潮下,各地眷舍陸續指定為具有時代意義的文化資產,如近年推動的「以住代護」,將眷村的場域精神由軍眷住所,轉變成為不一樣的人文生活空間,募集喜愛眷村、有理想、熱愛生活的民眾,延續眷村豐富的生命紋理與居住機能。展場內更加入AR科技體驗,參觀者可以戴上特製AR眼鏡,掃描感應點即可看到新舊對比照片。

眷村共生基地(原明德10號)
「眷村共生基地」以記憶分享、文化創意為策畫主題,希冀提供熱愛眷村文化的創作者交流的場域空間,此處以情境展示本館典藏之軍用服飾、裝備、徽章等歷史物件,在共生基地亦可看見眷村時代的生活物品,營造出重回眷村生活場景的氛圍。後續,園區將規畫舉辦眷村創作的工作坊、展演交流,希冀引入更多轉化眷村文化意象之活水,在共生基地一同開展臺灣眷村文化的未來。

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五 11:00~17:00(16:30截止入場)
週六、日及國定假日 10:00~18:00(17:30截止入場)

交通資訊

(交通資訊常有變動,出發前請先向各交通場站確認。)
自行開車:

從台17線轉入海功路,行駛至海富路左轉,直行約150公尺抵達。

大眾運輸:

自高鐵左營站/台鐵新左營站/高雄捷運左營站出發─於站前北路搭乘紅53區間至明建里站,步行3-5分鐘抵達。

公車站
台灣好行
國道客運
臺灣鐵路
台灣高鐵
停車場
旅遊諮詢服務

周邊資訊

最後更新時間: 2022-08-16
返回頁面頂端
智慧小幫手
您附近的玩樂資訊

最後更新時間:

鄰近交通資訊
  • 停車場

景點
更多景點
活動
更多活動
住宿
更多住宿
旅遊諮詢服務
您可能有興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