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慶典
大甲媽祖文化節
17世紀以來,媽祖隨著閩南一帶的移民信眾分靈來臺奉祀後,即成為臺灣民間百姓普遍的信仰。臺灣各地共有870餘間媽祖廟,每逢農曆3月媽祖誕辰,全臺各地如臺中市大甲鎮瀾宮、彰化縣鹿港天后宮、雲林縣北港朝天宮、嘉義縣新港奉天宮、臺南市大天后宮等廟宇都會擴大舉辦祭祀、進香、遶境等活動,其中尤以臺中市大甲鎮瀾宮的媽祖遶境,歷史最久且規模最盛大。
大甲鎮瀾宮進香活動一般於農曆3月不定期舉行,整個隊伍加入了許多精采的廟會活動,包括神像戲偶、戲班、繡旗、花車、舞龍舞獅等,經彰化員林、雲林西螺、虎尾到嘉義縣新港奉天宮,歷時九天八夜。行進中,迎媽祖隊伍受到各地善男信女熱烈歡迎,百姓們紛紛準備牲禮素果膜拜,燃放鞭炮、焚香祭祀。直到媽祖從嘉義新港奉天宮迴鑾時,再一次掀起活動高潮,沿途數十萬名信徒大擺流水席招待親友及香客,鑼鼓喧天、萬人空巷。
-
大甲媽祖遶境隊伍
-
現場民眾稜轎腳
內門宋江陣
宋江陣的由來
- 相傳有人把水滸傳的故事附會上去,說是宋朝的俠盜宋江為操練部眾,設計了一種以陣式為主,個人為輔的武藝,由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組成的陣式,以便攻城。
- 另一種說法說它是少林武學的一支,屬於實拳一派,與少林的單套拳、獅陣、劍獅同時流傳下來。
- 有人認為臺灣的宋江陣,是明末鄭成功操練部隊,保衛海疆,所發明的一套教練術;水滸傳中赫赫有名的宋江,一直深深影響了中國民間對革命義士的尊崇與景仰。 明鄭時期,當反清復明大業積極展開時,這些來自福建水域的綠林豪傑,心目中的英雄便是梁山泊的好漢,於是他們以中國拳術為基礎,打著替天行道,忠義雙全的口號, 形成宋江陣的雛形。
宋江陣的組成
原始的宋江陣相傳由一百零八人組成,以喻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然而今日真正的宋江陣組成卻沒有一百零八人的隊伍。這是因為宋江陣師傅認為一百零八人為不祥之陣,之後社會型態改變,鄉間青年紛紛負笈在外求學、謀生,因此一般民間以三十六人組成的最為普遍。宋江陣流傳在臺灣南部,而以高雄市最多,堪稱是宋江陣的故鄉。高雄市的大樹區及內門區都有為數不少的宋江陣,前者被研究的學者認為是早期的「宋江窟」;不過從潮會活動來看內門鄉可謂「宋江藪」。內門鄉原名「羅漢門」,提到內門鄉的宋江陣,令人感到特別興奮,內門人口不到三萬,卻有十五個宋江陣,雖然這裡的傳統統民俗藝陣也面臨了薪傳的瓶頸,不過由於內門鄉內有「內門紫竹寺」及「南海紫竹寺」,供奉觀音佛祖香火鼎盛,兩寺的管理委員會非常重民俗技藝,不僅保存了為數可觀的宋江陣,同時推動民俗江陣古老文化的傳承不遺餘力。該鄉的宋江陣,被譽為世界級的國寶藝。
-
宋江陣
-
集結各方好手的宋江陣
東港迎王平安祭
「東港迎王平安祭」為臺灣西南沿海著名的民俗祭典之一,原始用意為送瘟神出海,如今已演變成祈安降福的活動。每三年舉行一次的「東港迎王平安祭」約在農曆9月份於屏東縣東港鎮東隆宮舉行,西港燒王船在農曆4月中旬於臺南市西港區慶安宮舉行,其中「東港迎王平安祭」場面最為熱鬧盛大,聞名全臺,除廟會活動外,最後一天的燒王船儀式更是整個祭典的高潮。
整個祭典為期8天7夜,包含請王、過火、遶境、宴王、送王等諸多儀式。整艘王船仿古戰船而建,以紙和木材搭建,造價數百萬,雕工精細華美。在燒王船之前,東隆宮會為王爺及部屬們添配許多航行中的必備品,如梳洗、衣服、食物、神轎、桌椅等,並且舉行盛大的「宴王」儀式,以突顯祭典之隆重﹔「送王」儀式選在凌晨吉時開始伴隨著一連串鞭炮聲,王船緩緩起航,接著引燃熊熊大火(寓意將不好的瘟神邪神押解上船),連同代天巡狩的王爺一起離開,祈求平安降福。
-
東港迎王平安祭
-
燒王船
鯤鯓王平安鹽祭
雲嘉南的鹽業歷史早在明鄭時期即在西南沿海地區奠下了深厚的基石,從引進海水到蒸發、日曬、結晶的過程,動作繁複且技巧高深。臺灣的曬鹽產業,不僅曾是臺灣產業的大宗,亦為臺灣經濟發展的重要命脈,也是不可欠缺的民生物資。民國91年(西元2002年)臺灣雖然結束了338年的曬鹽產業,然而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轄區內獨特的鹽田景觀,所孕育出的鹽產業文化與鹽村生活寫照風光,卻留下豐富且令人追憶的文化資產。
每年當時序從楓紅轉入寒冬之際,正是南臺灣沿海風力強烈、雨量稀少,適合曬鹽的理想季節,一系列精采可期的活動以「鹽」為主軸,結合當地傳統的王爺信仰總廟「南鯤鯓代天府」及鹽民的原鄉-北門,作為活動的出發點,藉此希望能讓大家重新回味,體驗臺灣西南濱海地帶獨有之鹽業歷史與鹽田風光。
-
平安鹽祈福儀式
-
平安鹽祭熱鬧盛況
保生文化祭
走過2百多年歷史的大龍峒,以保安宮為中心,周邊老宅、古廟林立,是臺北市少數文化保存完整的傳統街區,據民俗學家林衡道調查,全臺供奉保生大帝的廟宇共300多座,大龍峒保安宮是其中最壯盛、香火最興旺的廟宇。保安宮以發揚「傳統」宗教民俗、建立開故顯新的「願景」及發展融合「新文化」循環,不斷在傳統的架構下創新是保安宮的目標,保安宮的廟宇建築、裝飾藝術與空間,用藝術的思維與方法,已創造了另一面向的生活美學空間;而保安宮的古蹟修復更獲200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化資產保存獎,獲得國際上的肯定。
保安宮每年舉辦的「保生文化祭」民俗節慶活動,不但是臺灣宗教文化與建築藝術的代表,並將臺灣的文化資產活化再利用,舉辦近廿年來,吸引大量國內外遊客參與,活動時間更從4月延長到5月底,讓更多民眾認識宗教生活美學的多樣層面,也改變了臺灣廟會文化,此外亦帶動中國大陸、新加坡宮廟跟隨舉行保生文化祭,發揮臺灣正信宗教的文化感染力,已成為一個國際性的特色活動。
-
保生文化祭熱鬧盛況
-
保生文化祭祭典
更多精彩活動請連結:臺灣觀光活動
話題標籤
最後更新時間:2024-11-14